落实《两纲》 培育优秀小公民
发布日期:2008-12-02 02:18:15   作者:   

                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   

  立达中学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在办学中时会遇到观念上的碰撞。家长及其孩子放弃到公办学校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选择民办学校,必然对学校有多方面的要求,其中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业。然而我们清醒认识到民办学校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培养“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民校的根本任务。中央8号文件的颁布,《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试行,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我们坚定地把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坚持以公民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取得家长对办学目标的认同,为学生成长为优秀公民打好基础。在办学中,我们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把《两纲》贯彻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程《两纲》对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和内容。落实《两纲》,我们认为在学校要体现在全员、全方位的工作中。
1、学习《两纲》,提升办学理念,发挥课程的功能。  
  立达中学坚持一个办学理念,即:尽最大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在初中阶段做到“行有规范、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立志成才”。在教师们的努力下,这个理念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得到体现。领导和教师做到:(1)关注学生的不同层次,关心每一位学生,尽心尽责为帮助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作出努力;(2)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只是关注单一的文化知识,而提升到包含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有所长。引导学生懂得做人要有国格、人格、品格,懂得诚信守法、行有规范,懂得和谐相处、健康生活,懂得建立成才志向,并且获得作为公民这一社会角色的认同。让学生经过立达中学四年学习,在保证每位学生都合格的基础上,学生整体发展水平优秀,为高中阶段进入资优学生的行列、为成为优秀的公民奠定基础。  
  我们按《两纲》精神,加强课程建设。除基础课程外,每个年级都开设一批拓展型课程(附拓展型课程表)。在培养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知识中进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和生命知识等教育。丰富课外活动,建立文学社、艺术团、足球队等。学校克服场地狭小的困难,因地制宜坚持安排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健身活动时间,推行“九子”项目,让学生自选。为了确保学生安全,许多老师放弃休息参加管理工作,让学生个性发展,展现生命活力,获得学习快乐。通过拓展型课程和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的归属感,对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培养现代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科学精神和建立科学的生活态度,丰富关于生命的知识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

2、明确落实《两纲》是全体教师的责任。  
  在暑期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新学期每一位教师都将《两纲》要求进入学科备课中,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重视把握“态度、情感、价值观”的二期课改理念,在结合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内容上,努力做到有意识,并且力求有效。教师们充分利用媒体中鲜活的素材,现代生活中的信息和重大历史事件有机地融入到学科知识中。  
  如语文教师应用“感动中国”,“真情•和谐2006年度人物”评选的材料,进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认识;历史教师在学生观看《东京审判》电影前,进行历史背景介绍,让学生在震撼中增强民族自尊、自强意识;地理教师在讲解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的环境整治时,插入上海城市建设,使学生对祖国、对上海的发展感到自豪;物理教师将东方明珠建筑形象做成教具,并在实验中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使知识传授贴近现实生活,并且注重培养科学态度;化学教师在讲解“水”和“空气”内容中补充环境污染的来源及防止,让学生懂得关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英语教师对“特殊情况的应急方法”进行阅读分析时,讲解遇到紧急情况如何珍爱生命,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等。把《两纲》要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要求,也成为全体教师育人的自觉责任,通过主渠道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励主动学习的动力。

3、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班集体教育的着力点。  
  发挥团队组织自我教育的作用,在班队集体中组织主题教育,是我校落实《两纲》的重要渠道。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主题,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相互交流中启示,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我们组织班主任、中队辅导员集中学习《两纲》,明确初中阶段教育重点。根据团区委少工委提出的“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的大主题,以培养学生好习惯、好品行为着力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让学生建立起做优秀小公民的意识。教师和班队干部一起分析学生在习惯、品行上存在的弱点,寻找一个更具体的切入口来设计班队主题教育活动。分析中,大家找出民办学校学生除与同龄人共性的特点外,有其个性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如:①生活环境相对优越,长辈过分呵护,孩子较多任性,与父母沟通不和谐。自认家庭层次高,与一般人无意中产生距离,不善于和老师交流。②学生中不少在小学曾经是干部,在新环境中失去优势,自信不足,甚至自卑。③接受时尚信息快,追捧时髦偶像,而对杰出人物了解不多。④对勤俭节约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缺乏理解等。各个班级(中队)针对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引导学会沟通,唤醒自信,学会辨别,懂尊重,懂关心、会感恩,增强环保意识等。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选定班队会的主题(附本次公开主题班队会列表),从一个好习惯、一个好品行入手学会判断,学会反省,认识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并付之行动。主题活动以学生喜欢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但从中蕴涵着传承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培育社会责任和建立积极的人生观。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对《两纲》的理解能力、提高组织引导学生的能力的过程。学校领导班子也在这过程中深化对《两纲》的认识,进一步把握办学理念。

二、进一步培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两纲》提出:教师素质的提升是落实《两纲》的关键,强调育人先育师。这除了强调教师需要增强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之外,还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资源,教师的形象和表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立达中学近两年每年要组织教师和学生总结师生关系中来自学生和家长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反思在教书育人中教育者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本学期我们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后,以进一步培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为主题开展调研,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讨论。整个调研历时四周,分四个阶段。第一、二阶段由学生代表汇集同学(包括家长)的意见,提出“心目中的好老师”在人格和学识上的要素。根据同学们提出的要素条件设计成问卷,第三阶段让1300名学生一起参与答卷,从中整理出来自学生较为集中的看法。第四阶段将信息反馈给老师,让教师自我反省,自我调整,学校也从中整理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针对性的要点。整个调研要求学生联系在立达学习生活中的体会,但不提具体教师的名字,不对教师褒贬,而是倾述对好老师的期待,归纳好老师的条件,我们的目的是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全体教师都能成为学生期望的好老师。调研中学生们对立达中学老师的教学能力有较高的评价,同时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从中我们看到学生不仅要求教师有很高的教学水平,而且对教师人文素养提出较高要求。  
  这项工作既促进教师在“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上作出努力,同时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教师们以豁达的心态听取学生的意见,为小公民的成长作出榜样。学校尊重学生的意见,激活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主体意识。这对学生、对家长都有积极影响,一位学生的家长给学校的信中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出色的人格和精湛的教学水平影响着吴钦”。这使我们认识到新时期教师的师德更为重要,内涵更加丰富。

三、搭建舞台,让学生在主动发展中成长
1、从日常做起,在学生自我管理中培养好习惯,好品行。  
  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在相互督促提醒中养成好习惯、好品行,这是立达中学一贯的做法。学校大队部分配各中队轮流承担雏鹰常规值周。担任值周的少先队员既是检查员,又是指导员、示范员,按照大家共同制定的行为规范对诸如文明礼貌、有序上下楼、集体用餐、环境整洁、外出活动等进行检查、管理。值周中队每天一例会、一小结,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提醒、沟通、反馈,每周向全校总结讲评,并给评比中获优秀的中队授旗。在日常管理基础上,每学期评选“知荣辱、守公德”文明队员、合格中队、星级中队等。  
  最近,由大队部发起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学生”的讨论,活跃学生的思维,归纳来自学生自己的共识,从中制定小公民好品行、好习惯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校内,也延伸到校外。校门口摊贩林立,绝大部分学生做到上学、放学不在摊贩前逗留,不购买小摊点上不洁零食。每天都有班级要通过数条马路到大同中学上课,学生养成集队前往,一路基本上不喧哗,不东张西望,走好门口200米,重视文明形象和自我保护。  
  每年迎新活动中同学们开展“做爱心小使者”活动,为街道爱心学校困难学生捐款,倡导关心同龄人中需要帮助的人的好风气。  
  每个中队都有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与孤老、敬老院、居委会、公园、幼儿园结对,利用周五放学或其它课余时间开展服务活动,培养关心社会奉献他人的好品行。  
  每年寒暑假慰问军人活动。到部队营地或基地,向军人学习,开展联谊,培养热爱解放军的情感。

2、以主题班队会为载体,自我教育,学会成长。  
  我们发现班队会是学生喜欢的课程,因为学生们可以在这项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可以相互交流共享快乐。在这次组织公开主题班队会中,我们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设计方案,启示同学认识主题班队会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好习惯、好品行,因此在会前筹备,会后行动中都要求围绕并实现这个目的,使主题班队会作为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载体,推动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各班(中队)的主题、教育目的、教育重点都是师生共同商定的。在主题班队会前同学们独立地在校内外开展了采访、调查、收集资料、组织讨论、撰写周记、制作课件,包括与父母、老师的沟通交流等,可以说是热情积极、各显其能,准备过程让学生逐步理清对主题的认识。而主题班队会后,各班(中队)都有一个后续教育内容,将主题活动中提升的感悟、激发的热情和形成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这次展示活动,各班还邀请家长代表参加,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活动,了解孩子的成长,更好形成学校、家庭一致的教育目标,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更加和谐。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立达中学在提高小公民素质上取得一些进展。学生们的好习惯、好品行以及学校教书育人的氛围为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促进个性发展提供了动力,近年来学生在全面发展中成绩显著。  
  我们也认识到对《两纲》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课程建设和主渠道育德功能还要进一步探索,学生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

                                2006年12月27日

相关信息


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车站支路90号 联系电话:63083169,63662070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