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会荻
我们在教学中要解决的无非是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
1、“教什么” :对于一篇课文来讲,可以教学的点很多,如本文,作为一篇经典的散文,我们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对某些字词句的细读来感悟文章的情感,可以将文中的精彩片段文中的景物描写片段来教学生如何有声有色有味道地写景状物……到底哪些是我的学生们需要的,是我在备课中最关注的事,在调研中发现,孩子们在读一遍文章之后能够说出文中(特别是关于百草园生活的部分)写了些什么事,但是却并不注意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事,想通过这些事表达怎样的情感,特别是读三味书屋部分时,孩子们分歧较大,有的孩子觉得文中三味书屋的生活挺压抑的,有的孩子却觉得作者笔下的三味书屋生活很有趣,但是很多孩子只能够笼统地描述自己的印象,对于有助于理解文本深层含义的具体的语句缺乏必要的关注,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引导学生沉浸文本,研读文中易被忽略但是对理解文章有关键作用的语句,并试着结合相关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怎么教”:本课是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学习了“百草园生活”的基础上的延续,在调研中,有一个平时不太爱读书的孩子说,他是第一次读这么长的文章可是一口气读了下去,因为他觉得作者在百草园的玩耍很有趣,所以自己很想知道作者到了三味书屋之后是不是还能玩得那么开心,可以说,这个孩子的问题给了我灵感,让我找到了贯穿文章同时也贯穿课堂始终的一口气,就是那个“乐”字,所以,在第一课时跟学生们一起体会了百草园之乐后,第二课时就从“作者笔下的三味书屋生活是否也很有乐趣”入手,用三个大问题串起了一堂课(另外两个问题是:1、从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不同入手,体会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蕴含的时间上的递进,成长的过程;2、试着体会四十五岁的鲁迅先生在写作本文时的心境。)。
(殷会荻老师为上海市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主题教研活动承担教学任务,对教学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