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达:课程建设助推学生、教师、学校同步和谐发展
发布日期:2013-12-09 03:02:25   作者:   

  日前,立达中学《校本微型课程及其教学的优化设计研究》论文在全国民办中小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学校历时三年的办学特色研究课题取得了新成就。
  
学校《校本微型课程及其教学的优化设计研究》作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研究课题立项于2010年4月,2011年3月开题,2013年1月成功结题。
  
三年来,学校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秉承“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权利,尽最大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努力使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的办学理念,将办学特色创建聚焦学校自身的课程建设,以“校本微型课程”为核心领域,加强课程的研究与教学的设计优化,努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多样化的课程,使他们在传统的基础型课程之外,能够通过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探索自己感兴趣及擅长的学习主题,进而实现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不断发展,同时助推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和学校办学特色不断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学校坚持以“校本微型探究型课程及教学的设计与优化”为“一条主线”,发挥专家在课题研究的引导作用和学校的课程领导力;以“带动常规课程改革”和“带动全体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两个带动”,发动全校教师作为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的群众基础;以“组织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为“三大机制”,为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了专家引领、科研先行,进一步凸显课程建设办学特色;由点及面、辐射全校:“研究-设计-实验-反思-精制-再实施”,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办学特色创建活动的生动局面。
  
目前,学校整体课程“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维课程框架结构丰富多元;微型探究型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日益成熟。以“基于课堂的探究型课程”、“基于社会的探究型课程”、“基于网络的探究型课程”为主的探究型课程框架,开发了10多个课程系列及50多个相关课例。
  
课题研究,给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不断发展。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都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不满足于课内书本知识,求知欲望强烈,具有了更主动的学习动机,以及较强的思维能力、较灵活的思维方法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显性成果表现:在上海市及全国的一些注重问题解决、实际应用和创新设计的大赛中,学生屡有所获,并且在上海市教委公布的市级学科类竞赛中成绩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每年有180人次在上海市及全国学科、科技类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尤其在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知识类竞赛中保持在全市名列前茅的优势成绩。
  
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优化设计研究水平明显提升,教师们理解了探究型课程与教学的开发设计理念,掌握了目标设计、学习者分析、知识设计、评价设计等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尝试并初步探索出多样化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课程与教学的专业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微型探究型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都形成了一套基于自己所开发课程的课程框架。教师们反思意识逐步形成,仅2010-2013年,形成科研小论文:《“以学为主”的探究性教学阶段小结》、《探究活动的课例设计与实施研究》、《课程中的情境设计研究》等近30篇。
  
学校课程文化以及学校文化发生转型。对教师而言,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摆脱了作为被动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拥有了更多的施展自身学科和教学专长以及发挥内在潜能和创造性的机会。对学生而言,探究式教学理念和方式更符合他们认识世界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与同伴的协作探究中,在教师们那种学习伙伴式的支撑帮助下,他们重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充分获得探究和创造的快乐。对学校管理者而言,学校特色的创建和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与转型,依靠的不再仅仅是常规管理的力量和作用,而是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上的专业领导力。
  
由此延伸出来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重塑了教学文化、课堂文化乃至学校文化,促进了和谐课堂、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
  
特色办学的社会效应更加显著。学校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创新方面的特色建设工作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11年3月,《校本微型课程及其教学的优化设计研究》开题报告被上海民办中小学协会作为示范材料进行展示交流;2012年12月,学校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特色学校,参与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上海市首届中学校本课程现场展示交流活动,共提供11门课程,三位老师还参与了现场互动展示。2111年学校获得全国民办学校“特色建设先进学校”;2012年获得全国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示范学校”。

相关信息


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车站支路90号 联系电话:63083169,63662070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