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楷模,身边的榜样
发布日期:2008-12-02 02:25:38   作者:   

—— 指导《今天,我们追崇谁》主题中队会的思考             
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 杜奕
  

  曾记得但丁说过:“生活中没有信仰的人,就犹如一个没有罗盘的水手,在浩瀚的大海里随波漂流。”人活着,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而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则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多元经济的并存,多元文化的碰撞,这既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同时其承载的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今天,我们追崇谁?这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种对时代精神的呼唤。直面今天多元文化的背景,如何启示我们的学生去选择追崇的对象,建立起他们心中有价值的偶像,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针对这个话题,我和班干部商议决定组织一次名为“今天,我们追崇谁”的主题中队会。  
  指导学生组织这次主题中队会,我出于以下的思考:
一、直面“偶像崇拜”,正确看待追星
  “偶像崇拜”从来就不是一个新名词,而且近年来随着“超级女生”、“加油,好男儿”这样的平民化演艺选秀节目的诞生,学生追星族的热情也在不断地升温。学生可能会对鲁迅感到陌生遥远,却能对“好男儿”如数家珍。学生粉丝们或喜或悲,或痴迷或疯狂。其实,明星人人可以去追,我们可以被时尚明星独特的个性和气质所吸引,也能为他们的才华横溢拍手称赞。但是盲目、过份地追捧、崇拜并不是我们的选择。在这次主题队会的讨论中,就有不少同学发言表示盲目地追星不是正确的做法,这既会影响学习,也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那么怎样的星光才能永久灿烂?我启示同学们是否能从优秀人物的内涵、才华、气质等方面去思考。结论是有人格魅力的人才真正值得大家去追崇。
二、了解杰出人物,敬仰永远的丰碑  
  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除了需要拥有与自然和谐的物质财富之外,还需要拥有与人类进步相吻合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已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基于此。民族精神的教育时下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的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  
  然而,任何教育,包括民族精神的教育都是要有载体的,没有载体的教育是虚无的。因此,这次主题队会选择“历史杰出人物”作为学习民族精神的渠道,旨在引导学生传承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在主题队会前,我安排同学们去采访自己的长辈、老师,并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杰出人物的资料及相关的文学作品,再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周记。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从师长那里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同时也更深刻地了解了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红军和长征、梅汝璈和东京审判……,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进一步激起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们也从中领悟到民族英雄、各个时代的杰出人物为何能永载史册,铭刻于人们心中的道理。  
  结论是为民族,为人民大众作出奉献的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三、寻找身边的感动,树立心中的楷模  
  如果说历史杰出人物是我们永远的丰碑,那么身边的感动更直接、更现实地影响着学生们的认识基础和价值取向。上海市“两纲”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优良传统教育要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坚持情感陶冶要与促进理性升华相结合。要善于抓住各种契机,利用各种形式,努力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以情动人、以事感人,营造浓郁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围,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通过身边的榜样建立起学习的楷模,成为了主题队会的重要环节。  
  在主题队会中,我们邀请了大同中学乐斯文同学(上海市十佳少先队员、2006感动黄浦十佳道德新事)来到班级时,就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在最近的立达中学评选“我心目中的好学生”的活动中,我班就有不少同学不约而同地写道:“只有像乐斯文大哥哥那样孝顺父母、勤奋刻苦、谦虚乐观、懂事的同学才是真正的好学生。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可见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身边的形象,生活中的生动事迹对青少年仍然有很大的感染力,并对他们寻找追崇的对象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为中队辅导员,我全程参与了主题队会的组织与指导工作。面对“今天,我们追崇谁”这样的话题。我的感触也是颇深。国家教育部编辑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中指出: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我们该怎样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次主题中队会只能引起一些思考,但效果是有限的。教育必须要有一个延续的过程,需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环境,提供一些条件。我思考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主题中队会的后续教育:   
  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偶像崇拜是当代青少年的一种自然、普遍的现象。但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用辩证、批判的眼睛去看待心中的偶像,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真正实现超越自己、超越偶像崇拜,这是至关重要的。  
  ──重视开展节庆教育。充分利用“五•一”、“五•四”、“六•一”、“十•一”、“一二•九”等国家重要的节庆纪念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用伟大人物的重要纪念日和“学雷锋”等活动进行道德人格教育。  
  ──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比如近期黄浦区开展的“家有好男儿(好女孩)”的评选活动就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及社会实践的承载作用。比如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雏鹰值周活动等。 其次,偶像崇拜是每个孩子正常的心理,在青少年朦胧地寻找“偶像”时,也要让他们学会懂得寻找在身边的感动。我们除了可以向学生介绍类似“感动中国”、“感动校园”的典型事例外,还可以积极地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同学、自己的父母、老师中寻找学习的榜样。其实,家庭本身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它提供着给人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养。父母赋予子女的不仅是生命,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塑造着孩子的心灵。我们的家长是否也能更多地关注和谐、亲情的家庭氛围的创设,并因此给孩子树立起更良好的形象。  
  而作为教师,我们则应该注重自己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赢得学生的爱戴与尊重。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加里宁曾经说过:“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当一名教师就要有做学生榜样的大气与执着。  
  本学期我们立达中学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的“谈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我们立达老师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方面的自我追求。   
  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我们坚信:高尚的思想品格才是最高的学位。无论是“星光灿烂”,还是“偶像崇拜”,只有给予正确适时的引导,培育学生的品德与修养,让他们找到心中真正的楷模,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最好成就。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相关信息


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车站支路90号 联系电话:63083169,63662070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