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劳模爱心学校与1500名困难学生故事点击
【写在前面的话】本报道选自2014年9月11日《劳动报》,由记者宋文星、应启跃撰文并摄影。多年来,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师生与黄浦劳模爱心学校大同分校学生有着不解之缘。立达中学学校领导张浩良是劳模爱心学校大同分校校长毛懿飞办学的主要支持者之一。现在,他已接过毛校长手中的“接力棒”,担任爱心学校大同分校校长;立达中学每年有近20名优秀教师利用双休日时间义务为爱心学校学生授课,约占爱心学校任课教师的三分之二;立达中学师生有一个优良传统,每年“迎新活动”都自发为筹集冬季取暖用品和学习用品,献一份爱心与关怀。仅2014年就定向捐助爱心学校困难学生价值4万学习用品。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昨天是第三十个教师节,黄浦区劳模爱心学校的老师们收到了许许多多学生们的节日问候和祝福,爱心学校学生们的歌声里唱出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黄浦区劳模爱心学校成立于2001年,主要是一群退休劳模、优秀教师带领周边学校的教师,利用周六下午,义务为那些家境贫困,但勤奋好学的学生授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用知识改变命运。
如今,劳模爱心学校已经走过了14年,帮助过的学生近1500名。其中考取市、区重点高中的达40%,考取普通高中包括中专的在50%以上。让教师们欣慰的是,这些学生长大以后,尽管成为教师的不多,但却将教师们乐于奉献的精神传承了下去。
两个劳模老校长退休坚持发余热
黄浦劳模爱心学校分大同分校和格致分校两个校区。大同分校以大同中学为基地,由今年已80岁的原尚文中学校长毛懿飞任校长,她曾是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模。她与原大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上海市劳模张浩良,全国劳模、全国优秀班主任黄静华,全国教育系统劳模杨明华一起,带领周边的立达中学、大境外国语附属中学等学校的教师,办起了爱心学校。
格致分校以格致中学为基地,由今年已经82岁的高润华任校长。她是原格致中学校长,上海市劳模。在她身边,还有格致中学里两个荣获劳模集体称号的教师们,以及光明中学、明珠中学的诸多教师。
黄浦区劳模爱心学校主要依托所在的董家渡社区、南京东路社区及周边的学校提供生源,先由社区进行摸底调查,提供名单,再经过爱心学校审核后确定就读人员。
由于爱心学校的教师都是黄浦区最优秀的教师,所以报名的学生很多,让两位老校长忙得不可开交。
劳模爱心学校主要是围绕初中毕业班来教学。尽管只是周六上课,两位老校长却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教学计划、了解教师的备课情况、落实上课教室。有时她们还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老师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反馈给备课组,从而让老师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提高教学的效果。
爱是雨露滋润心田!爱是阳光温暖人心!近年来,黄浦区劳模学校还推出了“大手牵小手”结对帮困活动。老师们通过结对,帮助学生解决家庭困难,化解学生自卑、自闭心理,不少学生由此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性格也变得阳光开朗起来。
14年了,两位老校长已从当初的60多岁,步入了耄耋之年,每每看到他们步履缓慢、疲于奔忙,家人和年轻的教师们都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不舍心情。
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她们面前,你不能不想到奉献自己,照亮别人、温暖别人的红烛精神。
义务授课显品格年轻教师很投入
不但要放弃周末休息,还要自掏车费来授课,相比那些做家教赚外快的老师,在一些人看来,在劳模爱心学校授课的老师真的是有些傻!然而,在黄浦区众多的学校里,许多年轻教师却愿意干这傻事。
做教师有三个层次:字之师,事之师,人之师。作为劳模爱心学校的教师,上外大境附中的赵玉梅特别注重做“人之师”。为了不让学生产生自卑感,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多么简单,都耐心讲解,启发他们,鼓励他们,让自己教授的学生成为有品德、有才能、有修养、有情趣、有理想的学生。立达中学的杨希璐老师在劳模爱心学校开办初期就加入其中,后来因身体不好动了一次大手术。当征询他是否继续为爱心学校学生上课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劳模爱心学校的教学已经是我的份内事。”上外附属大境中学的李文斌老师参加爱心学校教学已经十年,十年中他从没有请过假,缺过课,无论周末有什么事,他都首先保证照常上课……
爱是信念让人变得崇高!爱是力量让人变得坚强!原光明中学乐佩瑾老师,原格初中学朱韬奋老师,他们都已经调离了原来的学校,但仍然坚持来爱心学校上课。原黄浦区教育工会副主席孙金凤老师,在退休后,仍然担任爱心班的班主任,为爱心学校每一项活动出谋划策。
一首爱之歌在这里演绎成众人合奏的交响,每个音符都是那样的雄壮有力,如滚滚潮流,激越澎湃……
奉献精神在传承长大后就成了“你”
14年来,得到过爱心学校帮助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尽管在他们的人生过程中,这个时段很短暂,但这段时间却成了他们关键的一步,这段过程也影响着他们人生的价值取向。
那是2013年秋日的一天,阳光很柔和,微风很清新,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弥散……一封带着花香的信件飞到了毛懿飞校长的手中。
来信者叫邵余颖,她告诉毛校长,她是劳模爱心学校第五届学员,不久前大学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她就想着应该感恩劳模爱心学校,应该回报社会,所以她来信请毛校长介绍一位生活困难的学生,她愿意在经济上资助这名学生完成高中和大学的学业。
邵余颖的童年很不幸,在她8岁那年,母亲在上班途中出车祸去世。父亲又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又要照顾她,忙得焦头烂额,无法安心工作,造成家庭经济很困难。
邵余颖本来就很用功学习,得到爱心学校的帮助后,成绩更有提高,被保送华师大一附中高中,后又顺利考入大学。这些年来,像劳模教师那样,奉献社会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她心头,于是在有了工作、有了经济来源后,她就给毛校长写来了信……
如今邵余颖已经与一位学弟结成了助困对子,她还经常在学业上给他一些建议。
这是一位叫佘正炜的学生。佘正炜是知青子女,出生在江西。回沪后由于母亲没有工作,只靠父亲一个人打些零工维持家用,他曾一度成绩下降,对前途感到渺茫。就在这时居委给他送来了就读劳模爱心学校的通知。从此佘正炜不再怀疑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更值得一说的是,佘正炜也学习劳模学校教师无偿奉献爱心的精神,抽出时间关心社区里的孤老。 这样的故事很多,但每个故事都讲述着同一个主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